金黄诱人的稷山麻花,醇香四溢的平遥牛肉,嘎嘣脆的黄花脆;非遗传承人巧手制作的葫芦画,呆萌可爱的布老虎,华彩烁金的平遥推光漆器……这个中秋国庆假期,山西高速公路服务区将变身成为展示三晋文化的“会客厅”。
9月29日,第三届高速公路服务区“三晋名优特产展销节暨首届晋享美时美食节”在平遥服务区拉开帷幕,南来北往的旅客惊喜地发现,服务区不再只是简单的休息驿站,更成为了解山西文化、品尝山西味道、体验山西风情的重要窗口。
“没想到在服务区就能买到这么多正宗的山西特产,还能欣赏到地道的非遗表演,这趟旅途变得格外有趣。”从北京自驾来的游客张晓薇一边品尝着刚出锅的定襄蒸肉,一边兴奋地说。
在这个8天的超长假期前夕,山西高速公路服务区推出各类特色主题活动,让出行者的旅途一路精彩,畅享秋日美好。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平台载体和助力山西农特产品走向全国的重要窗口,此次活动在晋中平遥服务区设主会场,在全省其余人流、车流集中的27对服务区设分会场。
交旅融合新探索:服务区变身“三晋会客厅”
“服务区里也能买到‘老字号’啦!旅游是快乐的,途中是辛苦的,在行车中能在服务区购到好物,而且质量好价格优,真是非常满足。”一位途经平遥服务区的出行者如是说,手里拿着新买的平遥推光漆器首饰盒爱不释手。
展开剩余81%游客王瑞刚感叹:“这么漂亮的服务区很少见,里面像商业综合体一样。每次经过这里,都忍不住进来逛一逛。这次还有特产展销,必须给家人和亲朋好友带一些回去。”
山西高速公路服务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从单纯的休息区到多元化的“三晋会客厅”,这一转变背后是交旅融合发展战略的深入实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激发消费活力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土特产”文章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平台与经济带动的作用,积极探索服务区经营新模式,推动我省名优特产、地方美食与服务区经济深度融合,为路域经济发展蹚出新路。9月29日至10月8日,山西交控集团围绕“晋味飘香迎国庆,驰骋山西购团圆”活动主题,举办第三届高速公路服务区“三晋名优特产展销节暨首届晋享美时美食节”活动。
活动在晋中平遥服务区设主会场,并在全省其余人流、车流集中的27对服务区设分会场,展示销售我省11个市具有地理标志、非遗传承、绿色认证的农特产品、手工艺品及文创商品,设立“小吃街”汇集全省11个市各具代表性的小吃。
山西交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将服务区打造成为展示山西文化的窗口和促进消费的平台,让过往司乘人员能够“停下来、慢下来,尽情品味山西特色”。
特产出山新通道:从“藏在深山”到“走向全国”
在三晋名优特产展销现场,既有历史悠久的山西汾酒、太原老陈醋,享誉中外的平遥牛肉、沁州黄小米,又有独具地域特色的大同黄花系列产品、阳高杏脯、盂县手擀面、平定砂锅、晋升油茶、张兰驴肉、柳林芝麻饼、清风云锦布老虎、泽州铁器等,各类精挑细选的农特产品琳琅满目。
“大同黄花”作为地理标志产品,色泽金黄、肉质肥厚,营养丰富且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黄花饼、黄花脆、黄花小米锅巴等大同黄花系列产品,吸引了众多顾客驻足品尝,大家对黄花脆、黄花饼等赞不绝口,各类产品销售一空。
“山西好物真不少啊,给我爸妈买了代县黄酒、原平锅盔、沁州黄小米、交城骏枣,让他们也尝尝。”孟女士开心地说。
“以前我们的特产藏在深山没人知,现在通过服务区货架,卖到了全国各地。”忻州展台工作人员是原平人,看到家乡特产出圈出彩,开心地介绍着。
一位顾客兴奋地喊道:“这个‘来晋了’文创产品的设计太有趣了,我要带一个回家!”
数据显示,山西高速公路网日均车流量达百万辆次,重大节假日期间更是成倍增长。如此巨大的客流,为山西土特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曝光度和销售渠道。
美食文化新体验:舌尖上的山西记忆
饮食始终是旅行中最温暖的一环。如今,“吃”早已超越口腹之欲,升华为一种深度的文化体验。在美食文化展销现场,各类特色美食摊位在平遥服务区西区广场连成一条美食长廊。
润城厨娘麦芽枣糕、大槐树槐花饼、蒸品冠洪洞蒸饭、四味坊稷山麻花、右玉糖饼、定襄蒸肉、清徐灌肠、平遥碗托、汾阳黄米油糕、潞城驴肉甩饼、洪洞蒸饭、万荣炒凉粉……众多地方美食汇集,让顾客的味蕾享受了一场别具风味的盛宴,为消费者带来更具深度的美食体验。
“我第一次见这么热闹的服务区!很新奇,食物都非常好吃,特别是工作人员服务也非常地热情。”一位河北旅客说。
“今天正好路过平遥服务区,活动组织得很好,山西人民非常热情,每一样美食都非常好吃,给你们点赞!”途经此处的天津旅客为活动竖起大拇指。
商户大厨们各展绝技,煎炒烹炸煮间尽显匠心。游客品尝的不仅是菜,还有山西的风土人情和厚重历史。一道道“舌尖盛宴”,放慢了游人的脚步,更提升了消费体验。
文化传播新窗口:非遗表演让停留成为诗意栖居
带娃出行绝不无聊!精彩纷呈的现场活动让每一刻都充满童心。活动现场,除了各类三晋名优特产、地方美食让人流连忘返,还准备了丰富多彩的非遗表演,让顾客应接不暇。
平遥服务区西区设置演出专区,汇聚了现场展示山西面食制作技艺、平遥推光漆器制作工艺、吹糖人和掐丝葫芦制作工艺,现场制作沙画表演等,打造“可吃、可玩、可体验”的沉浸式文化场景,搭建起非遗传承与交流的平台,游客可近距离观摩、体验并购买非遗产品。
接下来还将先后上演秧歌表演、葫芦画、晋剧、情景剧表演、上党八音会、鼓舞对鼓、威风锣鼓、武圣关刀演绎等节目。
这些表演不仅丰富了旅客的休闲体验,更让过往司乘深入体验山西地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一位带着孩子观看表演的家长表示:“没想到在服务区还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文化表演,孩子看得津津有味,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文化传承。”
非遗表演与特产展销、美食体验相结合,打造出一种全新的服务区业态,让原本功能单一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转变为文化传播的窗口和区域形象展示的平台。
乡村振兴新引擎:服务区经济带动区域发展
一道道美食,承载着山西的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一场场活动,搭建起名优特产、美食品牌走向全国的桥梁。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美味,不仅为城乡经济注入了蓬勃活力,更成为山西高速交旅农商融合的纽带与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山西通过“服务区+特产”“服务区+美食”“服务区+文化”等模式,将高速公路服务区打造成了促进农产品销售、推动乡村旅游、传播地域文化的重要平台。这种模式不仅拓宽了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提升了山西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平遥服务区内,南来北往的旅客们带着山西的味道和记忆继续旅程。一道道美食以其独特风味牵动着顾客的脚步,将匆匆而过的“流量”转化为深度体验的“留量”。
顾客们在尽享美味的过程中,又悄然成为拉动区域发展的“增量”。这场发生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特色展销活动,正在书写山西交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程洁 通讯员 葛彦明 姚远
发布于:山西省七星配资-短线炒股配资-七倍杠杆-在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