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22日,“国防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总长顾祝同召集参谋次长刘斐、“国防部次长”肖毅肃和“国防部”第三厅厅长郭汝瑰开会,研究的结果是刘峙在徐州当了半年“剿总”司令“不妥当”,应该让白崇禧统一指挥华中和徐州两个“剿总”。
郭汝瑰回忆,当时他们的分析是这样的:“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即将进攻郑州,也可能协同华东野战军向徐州‘剿总’的辖区进攻;因此徐州“剿总”放弃陇海线上各大城市,集中兵力于徐州外围,华中‘剿总’以第十二兵团进出周家口附近,依情况策应徐州‘剿总’或华中‘剿总’作战。(本文黑体字均出自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一辑郭汝瑰《淮海战役期间国民党军统帅部的争吵与决策》)”
第二天,也就是1948年10月23日,郭汝瑰拿着连夜做好的计划飞到北平向老蒋汇报,老蒋当即做了四点批示:“一、徐州方面应取攻势防御,可放弃郑州,开封、兰封等城市;二、华中、徐州两总部所辖部队均由白崇禧统一指挥;三、第二军及第十五军可归入第十二兵团序列,华中‘剿总’必要时可放弃南阳,以便第十二兵团进出周家口;四、可令宋希濂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
前面几点都是常规操作,第四点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让宋希濂顶替杜聿明来指挥刘峙的部下,但在允许白崇禧指挥两个“剿总”的同时,并没有将刘峙免职。郭汝瑰遵照顾祝同的叮嘱,向蒋介石说明叫白崇禧统一指挥只是暂时的措施,老蒋还很大度地表示:“不要暂时指挥,就叫他统一指挥下去好了。”
老蒋这话说得很敞亮,但睿智的读者诸君一眼就能看出:老蒋这是把小诸葛当小孩子耍了!
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桂系张淦的第三兵团、宋希濂的第十四兵团是华中“剿总”的主力,黄维的第十二兵团是在胡琏整编第十八军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名义上隶属华中“剿总”,但白崇禧根本就指挥不动,其他几个“绥靖区”的战斗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拖后腿就不错了。
白崇禧真正能指挥动的,只有张淦的第三兵团,那是桂系第一主力,跟老蒋嫡系部队相比也差不多,其实老蒋让白崇禧指挥两“剿总”,还是想利用这个第三兵团。
老蒋看中了白崇禧的嫡系主力,所以才给了白崇禧表面上的指挥权,这其实是让白崇禧动用老本儿之后,也就是拥有半个刘峙的权力——事实上刘峙本身就是个甩手掌柜的,根本就没什么实权。
白崇禧不想当刘峙,宋希濂也不想当杜聿明,他在《淮海战役期间蒋介石和白崇禧的倾轧》中回忆,1948年10月24日,他在荆门接到蒋介石自北平发来的电报,命令他到徐州去担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第二天“国防部”正式调职命令也公开发布,当天晚上刘峙首先发电报给宋希濂表示欢迎,宋希濂的黄埔一期同学、徐州“剿总”办公室主任郭一予等人也纷纷来电催促宋希濂早点上任。
史料中的宋希濂是一个大胖子,估计在黄埔一期的时候也是个很受欢迎的小胖子,为人处世也比“老实巴交”的杜聿明强一些,所以杜聿明的徐州“剿总”副总司令还没免,同学们就已经纷纷表述欢迎宋希濂了——最为搞笑的,是宋希濂、杜聿明、郭一予等人,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又成了“新同学”,宋、杜都是1959年第一批特赦,郭一予跟黄维、文强(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中将副参谋长、代参谋长)则是1975年最后一批特赦。
宋希濂是老蒋的“得意门生”,但是事关自己前途和命运,他这时候也“聪明”了一次:“我对于这个新命,感到十分彷徨。当时我对于华东解放军的情形不了解,自然是踌躇的一个因素,但这不是主要的,我所最担心的是考虑到指挥上的困难。和几位高级幕僚几度研讨,并经过一天的思考后,觉得与其贻误于将来,不如慎之于事先,因此决定辞受新命。”
当时徐州“剿总”比较有战斗力的是邱清泉、孙元良、黄百韬、李弥四个兵团,宋希濂和幕僚们逐个分析:只有李弥和黄百韬这两个人比较“浑厚踏实”,基本可以指挥得动,而邱清泉“骄横跋扈,狂妄自大”,孙元良“虚伪狡诈,个人利害看得超乎一切”,他们连老蒋的命令都敢公然抗拒和阳奉阴违,肯定也不会甘愿受宋希濂调遣。
时任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中将副参谋长的文强在《口述自传》和《新生之路》中回忆,当他把宋希濂要来当副总司令的消息告诉邱清泉的时候,邱清泉当场就炸了:“啊?宋希濂能挽救这个局面哪?我就不相信,我们徐州就没有人了?我也不信老宋能统率机械化部队!刘老师(刘峙曾任黄埔军校战术教官,杜、邱等人都称其为老师)如此不能知人用人,徐州又要断送在他手里!”
邱清泉脾气大,野心更大,他不止一次明里暗里表示自己可以取代杜聿明——邱清泉是踩着杜聿明脚印走上来的兵团司令,他对杜聿明尚且如此,宋希濂要是能驯服他,那才叫见了鬼呢。
像宋希濂那样的老蒋嫡系“鹰犬将军”尚且知道自己指挥不动黄埔一期的孙元良和黄埔二期的邱清泉,白崇禧这个“桂系老二”,到了徐州岂不是自取其辱?
白崇禧知道自己接受老蒋的任命,就是胜也无功败则有罪,10月30日白崇禧从汉口飞到南京参加何应钦主持的军事会议,听到公开宣布的老将四点批示后,嘴上不说,心里肯定骂翻了某人的祖宗牌位。
经过一夜思考,白崇禧拒绝接受重任的同时,还很“大度”地把黄维的第十二兵团推了出去,他以华中“剿总”总司令名义下达的命令也很有意思:“第三军及第十五军在形势和距离上不便归第十二兵团序列,黄维兵团立即东移确山,轻装开太和、阜阳地区集中,十一月十日集中完毕。”
老蒋原本是想让黄维的第十二兵团有六个军的,但白崇禧“扣下”了两个军,而且让黄维“轻装”出发,这摆明了是借刀杀人,除掉老蒋安插在华中的钉子。
跟黄维前后脚被俘的第十二兵团第十八军军长杨伯涛在《黄维第十二兵团被歼记》中也说黄维被白崇禧的轻装命令坑了:“确山至蛙埠间大部属解放区,一部是游击区,完全没有补给机关,兵团部令汽车及辎重部队尽量携带粮弹随军行动。”
黄维随军带着的那点粮弹根本就不够用,后来被包围后只能依赖空投,而空投也是杯水车薪,至于黄维兵团“轻装”时留下的东西归了谁,读者诸君当然能想到。
老蒋和老白你算你我,我算计你,两个老头子的小心眼儿,连“小宋”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最后实在没办法,在东北一败涂地的杜聿明又回到了徐州指挥岗位上来,但那时他已经多病在身,坐直了都困难,精气神根本就不足以在大兵团作战中随机应变当机立断,再加上对老蒋俯首帖耳言听计从,失败已经是板上钉钉,白崇禧是是不是躲在一边偷笑,宋希濂有没暗自庆幸自己没有蹚浑水,那就只有他们本人知道了。
老蒋拿老白当小孩子耍,老白也不是吃素的,反手就是一记左勾拳,这个仇老蒋当然会铭记于心,白崇禧后来不顾李宗仁的警告去台湾,说明他顶多也就是个“小”诸葛,还是缺少大智慧,读者诸君看了相关人员的回忆文章,肯定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在您看来,如果白崇禧真接过了徐州“剿总”的指挥权,而宋希濂也奉命去当了副总司令,那结果又会如何?
七星配资-短线炒股配资-七倍杠杆-在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