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亮就起床,是为了去参观清晨的布施。今天有点迟了,到达的时候布施活动已经正在进行中。
琅勃拉邦是老挝小乘佛教的发祥地,居民笃信佛教,是名副其实的佛都。5万多的人口中,有200多名和尚。
每天早晨5:30-6:30,身穿藏红色僧衣的僧人们光脚排成长长的队列沿街化缘,虔诚等候布施的市民把糯米饭、粽子等食物依序献给他们,通过恭敬的布施积累功德。
僧人的沿街化缘成了琅勃拉邦的一大景观,布施原本是市民表示皈依佛教的神圣行为,现在吸引越来越多游客也加入布施的信徒队伍,数量甚至超过了市民。布施的食物也由糯米饭、粽子上升为巧克力、面包、饼干等便于储存携带的食品。
展开剩余80%现场有参观布施的注意事项提示,游客如果想加入布施的队伍,可以现场购买食物加入,我们看到有旅游团已经有了参与布施的旅游体验项目。
在古代老挝佛寺是唯一学习的场所,到了现代,尽管国家的教育机制大大改善,佛寺教育仍然在老挝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很多寺庙仍然保留学校的功能。
我们住的酒店离布施的街道步行只要十几分钟,参观完清晨的布施,回酒店早餐时间尚早,绕了一下远路沿着湄公河散步。
琅勃拉邦的核心地区位于湄公河与其支流南康河的半岛上,这片地区的中心是普西山。我们绕着半岛走了半圈,左边是轻雾朦胧的湄公河,右边是法式别墅改建的精品酒店,果然是“传统的老挝建筑容纳于19到20世纪欧洲殖民者留下的欧洲城市结构中”。
沿着湄公河走回位于河畔的酒店,酒店的早餐有不同的套餐可供选择,用餐环境让人满意。
王宫(国家博物馆)琅勃拉邦王宫历史并不悠久,建于1904年,由法国设计师设计,内部宫殿是在西萨旺•冯国王登基前不久为他建造的寝宫,后来一直是历代国王的寝宫。直到1975年,君主制被推翻以后,琅勃拉邦王宫才正式改为国家博物馆对外开放。西萨旺•冯国王的雕像就立在宫外。
博物馆融合了老挝和欧洲的建筑风格,在入口处门上方的三角墙上雕刻着一只阳伞下的三头大象,四周环绕着那伽,它是澜沧王国的标志。
国家博物馆呈“品”字形,分为三大建筑群。中央的大宫殿为尖塔形,是当年国王接待国宾、举行庆典的场所。后边分为左中右三宫,中宫是国王的寝宫,左宫是国王的办公之地,右宫是陈列室。
大宫殿中的两幅巨型壁画描绘了老挝人民的生活场景。馆内主要珍藏了古老的澜沧王国的历史遗物、国王塑像、王室服装、生活用品。
末代国王50年代曾经到过中国,他的礼品陈列室中至今还摆放着许多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精美工艺美术品和纪念品。
王宫外部宫殿花园东南角的霍勃拉邦寺,是为了安置琅勃拉邦最神圣的宗教圣像,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琅勃拉邦金佛而建的寺庙。
琅勃拉邦城镇的得名就来自这个金佛像,Luang是 capital(首都)的意思,Pra(普拉)是holy(神圣)的意思。这样,LuangPrabang(琅勃拉邦)正好可以翻译成为“Capital of HolyBang”(圣邦首都)。佛像的80% 都是金子制成,佛像高达83厘米,重约50公斤。据说,它是基督纪年的第一个世纪里制造于锡兰,公元11世纪,佛像一直保存在吴哥,直到后来老挝国王法恩古姆娶了高棉国的公主之后,这尊雕像也随之被带到了琅勃拉邦。当国王塞特哈蒂拉特将万象作为老挝的首都时,他带走了这尊雕像。1779年,这尊雕像又被暹罗人抢走,于1839年又将雕像归还。
博物馆内不允许穿鞋、严禁任何形式的拍照与录像,必须将包寄存。免费储物柜在西萨旺•冯国王的雕像后面。
发布于:福建省七星配资-短线炒股配资-七倍杠杆-在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