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美高层会谈结束后的第二天,特朗普似乎又有了新的胜利,他所期望的布局在韩国的妥协中得到了实现。而李在明对此结果的反应则略显得意,似乎对这一协议感到了一丝自我安慰。
7月30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通过社交平台Truth Social向公众宣布,韩国与美国达成了一项新的贸易协议,根据这一协议,美国将对从韩国进口的商品征收15%的关税。特朗普进一步透露,这项协议还要求韩国向美国提供高达3500亿美元的投资,这笔资金的使用将完全由美国主导,具体的投资项目则由特朗普一手决定,而韩国仅需负责资金的提供。此外,韩国还同意从美国采购价值100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以及其他能源产品。
展开剩余78%这一影响深远的贸易协议所带来的15%关税、3500亿美元投资和1000亿美元的能源采购,已经被认为是关税战以来的“第三大合同”,仅次于与欧盟和日本的交易。对于韩国而言,这份协议犹如一颗裹着毒药的“糖果”,虽然在表面上加深了韩美之间的经贸合作,可能会促使韩国加速产业升级并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结果无疑是弊大于利。
由于新协议的影响,韩国的商品出口成本将在短期内显著上升,尤其是对于汽车和电子等韩国传统强项产业而言,其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必然会受到削弱。长期而言,韩国大量的投资流向美国将可能导致国内产业因资金不足而面临发展压力。如果投资的回报未能达到预期,韩国经济将会遭受资金外流带来的巨大挑战。
31日,李在明在发布声明时表示,这笔交易是他自6月上任以来面临的“首个重大贸易挑战”,他强调:“我们已经克服了一项重要障碍。”他指出,通过这一协议,政府成功消除了出口环境中的不确定性,从而确保美国对韩国出口商品的关税维持在低于或等于主要贸易竞争对手的税率。然而,实际上,即使韩国拒绝这项协议又能如何?日本和欧盟早已妥协,韩国似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与其他国家悲愤的情绪不同,李在明似乎在接受这份关税协议时表现出一种“阿Q精神”。他表示,与美国签署的此次协议相比,其他国家如日本和欧盟所获得的关税政策待遇甚至远不如韩国。同时,韩国还避免了被美国征收25%惩罚性关税。或许他试图借助对比来找到安慰,认为尽管与日本、欧盟均面临15%的关税,但其付出的资金却比日本少了1000亿,比欧盟少了9000亿,似乎这是一件值得高兴之事。
不过,透过实际情况来看,在今年四月份特朗普公布的针对韩国商品的关税税率为10%,此次协议却将税率提高至15%,这可以说是一次“反向谈判”的结果。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韩国是美国第七大进口来源国,去年对美国的出口总额高达1320亿美元。韩国向美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包括汽车及其零部件、半导体和电子产品等。同时,美国去年向韩国出口的商品则达到660亿美元,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和工业机械等。
这次3500亿美元的投资将完全用于韩国的优势关键行业,这无疑将对相关领域的发展造成制约。不可否认,自特朗普宣布对全球加征关税以来,其政策方向正在逐步改变,最初的高额贸易关税转变为直接的金钱收益。统计数据显示,特朗普从欧盟、日本和韩国获得的对美投资总额已达到1.5万亿美元,其中韩国占3500亿美元,而日本和欧洲则分别为5500亿美元和6000亿美元。如果再加上能源采购订单,美国到手的总额可能高达2.35万亿美元。
此外,特朗普在与日本达成的贸易协议中提到,美国将获得90%的收益。这一系列举措清晰地表明,美国在贸易谈判中的目标更偏向于寻求直接、迅速的经济回报。
发布于:天津市七星配资-短线炒股配资-七倍杠杆-在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